phpMyadmin中import (最大限制:2,048 KB),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
找到php.ini搜索这3个地方 upload_max_filesize , memory_limit 和 post_max_size
将他们后面的值修改成大于你需要导入的数据库大小就好了。
然后重启的PHP环境.
解决方法:
找到php.ini搜索这3个地方 upload_max_filesize , memory_limit 和 post_max_size
将他们后面的值修改成大于你需要导入的数据库大小就好了。
然后重启的PHP环境.
在linux下,路径是区分大小写的,今天我们来把它改成不区分大小写的方法吧,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inux是区分大小写,下面是让aparch不区分路径的大小写
http.conf
加载mod_speling模块: LoadModule speling_module /usr/lib/apache2/modules/mod_speling.so
开启模块: CheckSpelling on
重启apache
这样改一下就正常了
rsync命令
#rsync -av –progress /mnt/vps12com2/full20100526.tar.gz /mnt/vps12com1/
[以上命令] 可以实现本机带进度条提示拷贝,可以实现不同机器带进度条提示拷贝,可以拷贝多个文件
scp命令
#scp -v /mnt/vps12com2/full20100526.tar.gz /mnt/vps12com1/
[以上命令] 本机拷贝无法显示进度
#scp -v /mnt/vps12com2/full20100526.tar.gz root@192.168.1.1:/mnt/vps12com1/
[以上命令] 不同机器拷贝可以显示进度条,即使不带“-v”参数也可以显示进度条
#scp -v /mnt/vps12com2/full20100526.tar.gz root@127.0.0.1:/mnt/vps12com1/
[以上命令] 变相实现本机带进度条提示拷贝,可以不带“-v”参数
cp命令
没有找到带进度条提示拷贝,有知道的朋友请分享,谢谢。
关于rsync, scp, cp拷贝速度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拷贝一个240M的文件,仅供参考
#cp full20100526.tar.gz full20100526.tar.gz.bak
速度很快
#rsync -av –progress full20100526.tar.gz full20100526.tar.gz.bak
速度比较快(113.10MB/s)
#scp -v full20100526.tar.gz root@127.0.0.1:/root/full20100526.tar.gz
速度有些慢(26.9MB/s)
确认cp拷贝速度的方法
#cp full20100526.tar.gz full20100526.tar.gz.bak1 && full20100526.tar.gz.bak1 full20100526.tar.gz.bak2
#stat full20100526.tar.gz.bak1
Access: 2010-06-11 11:02:01.000000000 +0800
Modify: 2010-06-11 11:01:58.000000000 +0800
Change: 2010-06-11 11:01:58.000000000 +0800
#stat full20100526.tar.gz.bak2
Access: 2010-06-11 11:01:58.000000000 +0800
Modify: 2010-06-11 11:02:01.000000000 +0800
Change: 2010-06-11 11:02:01.000000000 +0800
有一次在centos上用RPM命令装gcc时,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错误提示:
rpmdb: unable to join the environment
error: db4 error(11) from dbenv->open: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error: cannot open Packages database in /var/lib/rpm
经多方查阅,并尝试各种办法之后发现,这是因为rpm的数据库被损坏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重建数据库。在重建之前,你需要先删掉以前rpm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即/var/lib/rpm目录下的__db.*的几个文件,若有一个*.back文件,也需要删除。主要是以下的两条命令完成删除和重建:
rm -rf /var/lib/rpm/__db*
rpm -rebuilddb
如果在第二条命令执行时,又提示你“空间不够”时,这时你可以删除/var/log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然后再次执行上述的第二条命令就可以了。 想了下之前好像打了个很大的tar包。估计是空间满了。应该就是出现这个原因。清空一下空间
IIS6.0
1.打开IIS添加Mime项
关联扩展名: *.json
内容类型(MIME):application/x-JavaScript
2.添加映射:
位置在IIS对应站点右键属性:”主目录”-”应用程序设置”-”配置”-”映射”-”添加”,会打开”添加/编辑应用程序扩展名映射”
扩展名: .json
运行文件:C:\WINDOWS\system32\inetsrv\asp.dll
动作:GET,POST
IIS7.x IIS8
1、在“MIME类型”中“添加”一个文件扩展名为“.json”,MIME类型为text/json(也可以是application/x-javascript)
2、然后再在“处理程序映射”中“添加脚本映射”,请求路径为:*.json,可执行文件为C:/Windows/System32/inetsrv/asp.dll。
如果没找到asp.dll,到控制面板–>程序–>打开和关闭Windows功能—>InterNet信息服务—>万维网服务–>应用程序开发功能,打开“ASP支持”。当即打开,就可以找到asp.dll文件。
内容类型(MIME):text/json
然后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xxx.json,应该就可以显示json数据了,如果出现下载提示,检查以上步骤是否出现拼写错误,如果没有,重启计算机,应该就可以了。
补充:
小编随后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在2006年json已经注册过MIME类型为application/json
所以以上MIME类型,大家都改为application/json
附上资料:
RFC 4627 “The application/json Media Type for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ON)” 于2006年7月将 JSON 注册为一个 MIME 类型:application/json 。
参见:
ECMA-404 The JSON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RFC 4627 – The application/json Media Type for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JSON)
JSON: http://json.org/json-zh.html
MIME: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media-types/media-types.xhtml
application/json: http://www.iana.org/assignments/media-types/application/json
今天发现vps敲入crontab -e 居然提示 “Disk quota exceeded” 无法编辑。于是”df -h”查了查发现系统磁盘空间使用100%了。最后定位到是/var/spool/mail/root 这个文件有几个G。于是清理掉,问题解决。如果不知道是哪些文件占了磁盘空间,可以看下面查找大文件方法。
以下内容转自 http://hi.baidu.com/11haiou/item/f3a4878b601e084e840fab17
linux操作系统中,经常会遇到磁盘空间满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先查下是什么文件过大或过多引起的,至于引起这个更深一层的原因,先不探讨。怎么查看大文件所在的路径,linux中有一个命令,叫du,
先贴命令:du -m –max-depth=1或du -h –max-depth=1du:用于统计linux中文件或目录所占磁盘空间的大小du参数######-
m:以M为单位展示查询结果
-h:以K、M、G为单位展示查询结果,提高信息可读性
–max-depth=1:其中,数字“1”是指查询结果中最多显示的目录层数,这里指最多显示一层目录。
然后,利用此命令,逐层(目录)深入,这样就一定会查询到大文件所在目录,但也有可能是目录中文件过多所致。当找到大文件后,若因某些原因,不想对文件进行删除,可以用echo或cat或clear命令清除文件内容:
echo > /var/log/big.log此命令会把/var/log目录中的big.log文件内容清除,而又不删除big.log文件
cat > /var/log/big.log此命令能与“echo > /var/log/big.log”达到相同效果,不过,命令执行后,需要用“Ctrl + d”结束
clear > /var/log/big.log此命令会把big.log文件内容清空,而不删除文件
==========================================================
另一种情况: 也可能是inode用完了.
用# df -i 可以查看。
真的是inode用完了,磁盘没法再写入新的内容了,这个是某些临时的小文件太多了,把inode用完了,把它删掉就行了。
# find /var/spool/clientmqueue -type f -print -exec rm -f {} \;
这个命令中 /var/spool/clientmqueue 是要删除的文件所在的目录 -type f这个参数限定find只查找普通文件(即不是管道文件,不是块文件,不是链接文件,不是目录等),防止误删除系统文件。
原因分析:系统中有用户开启了cron,而cron中执行的程序有输出内容,输出内容会以邮件形式发给cron的用户,而sendmail没有启动所以就产生了这些文件;
Centos 内存占满 释放内存
大家经常使用centos系统是不是感觉经常使用top看到内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大,我也一样,今天用 free -m 查看,发现内存跑满了。
top后按下shift+m,就是按内存占用百分比排序的程序,发现排在第一的进程,才占用0.9%,那是什么占用的呢?谷歌了一下,据说是centos为了提高效率,把部分使用过的文件缓存到了内存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又不需要这样的文件性能,那就可以释放。如下两个命令就可以:
1 2 | sync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
linux服务器,我们一般是通过ssh通道远程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开启ssh端口,如22。但开启端口有被暴力破解的风险,你会说可以设置复杂的密码或使用证书避免。就算破解不了密码,但openssh也可能会有漏洞,你会说可以更改ssh端口,但还是有可能被扫描出来。还有一种选择,我们可以只允许指定IP访问ssh,通过vpn登录管理服务器,但局限很明显,万一紧急情况vpn登录不上去了怎么办。(有条件的我们可以多设置几个指定ip访问,保险些。也推荐大家用这个方法,对我们做数据中心服务器提供商多设置几个ip允许访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资源多。)资源少的可以有其他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给出一种个人觉得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即使用iptables的recent模块,通过密令临时开启ssh端口。当然,密令需要保管好,防止外泄。(其实这种办法个人来讲,并不是非常推荐。因为人长时间不连服务器容易健忘密令。哈)
1、iptables规则设定
1 2 3 4 | #指定78字节的icmp数据包(包含IP头部20字节,ICMP头部8字节)通过被加入openssh列表。 iptables -A INPUT -p icmp --icmp-type 8 -m length --length 78 -m recent --set --name sshopen --rsource -j ACCEPT #检查openssh列表是否存在你的来源IP,如果存在,即从第一次使用密令开始15秒钟内开启ssh端口22,超过15秒端口自动关闭,不再允许新连接,已连接的不会断开。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syn -m recent --rcheck --seconds 15 --name sshopen --rsource -j ACCEPT |
2、临时开启ssh端口密令
1 2 | linux下:ping -s 50 host windows下:ping -l 50 host |
3、示例一个目前服务器上使用的iptables规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A IN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80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443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123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8 -m length --length 50 -m recent --set --name sshopen --rsource -j ACCEPT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22 --syn -m recent --rcheck --seconds 15 --name sshopen --rsource -j ACCEPT -A INPUT -i lo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8 -j ACCEPT -A IN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11 -j ACCEPT -A OUTPUT -m state --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OUTPUT -o lo -j ACCEPT -A OUTPUT -p tcp -m tcp --dport 80 -j ACCEPT -A OUTPUT -p tcp -m tcp --dport 443 -j ACCEPT -A OUT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8 -j ACCEPT -A OUT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11 -j ACCEPT |
首先,确保服务器在安装过程中,选择安装openssh软件。
如没有进行安装,请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apt-get install -y openssh-server
安装完成后,使用root登录系统:
编辑vim /etc/ssh/sshd_config文件,将PermitRootLogin的值改为yes
因为为root账户设置了密码,所以还要更改PermitEmptyPasswords为 no。然后:wq保存文件!
然后重启ssh服务,如下:
sudo service ssh restart
活动分区是计算机启动分区,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都装在这个分区,windows系统下一般被默认为C盘,而Linux则根据具体设置而定。
启动系统时,活动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将执行一个称为驱动器映像的过程,它给主分区和逻辑驱动器分配驱动器名。所有的主分区首先被映像,而逻辑驱动器用后续的字母指定。
硬盘活动分区定义
在一个硬盘中,活动分区一般只能有一个。
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或取消活动的方法
系统分区必须是已为启动而标记为活动的主分区,并且必须位于启动系统时计算机访问的磁盘。同一磁盘同时只能有一个活动的系统分区。可以具有多个基本磁盘,每个磁盘各有一个活动分区。但是,只能通过某个指定的磁盘启动计算机。如果需要使用其他操作系统,则必须在重新启动计算机之前,先将其系统分区标记为活动。
不能将现有的动态卷标记为活动。不过,可以将包含活动分区的基本磁盘转化为动态磁盘。磁盘转化后,该分区将成为活动的简单卷。如果活动分区不是当前的系统分区或引导分区,则它将成为简单卷并丢失其在分区表中的记录,这样,它也就不再是活动的。
活动分区其实说白了就是写有引导数据的主分区,它可以完成与BIOS交接启动任务等一系列动作,以用来引导系统。
主分区最好只有一个,不然管理起来会比较麻烦,目前来说,小点的硬盘分10G就可以,大的可以考虑15–20G左右,太大了就没有意义了
将分区标记为活动分区(仅限于 32 位)
方法1:使用windows界面:
1. 在“运行”里输入”compmgmt.msc”(打开计算机管理);
2. 在控制台树中,单击”计算机管理”-”存储”-”磁盘管理”;
3. 在需要标为活动的分区上,点击”右键”,点击”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
方法2:使用命令行:
1. 在”运行”里,输入”cmd”;
2. 接着输入”diskpart”;
3. 接着输入”list disk”;
4. 接着输入”select disk 0″比如我们现在要将第1硬盘的第1分区做为活动的;
5. 接着输入”list partition”;
6. 接着输入”select partition 1″;
7. 最后输入”active”。
取消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
取消的时候只能有命令行,因为windows界面的那个选项卡已经变为浅色的不可以勾选了。
1.命令行提示符,运行DISKPART,运行入提示符变成”DISKPART>”;
2.使用”LIST DISK”命令确定你的移动硬盘的##号;
3.使用”Select DISK 0″将你的移动磁盘设置成当前操作磁盘;
4:使用“LIST PARTITION”命令确定你的硬盘分区的##号;
5.使用”Select PARTITION 1″将第一个分区设置成当前的操作分区;
6.使用”INACTIVE”命令解除当前分区的活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