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安装oracle的时候要求swap是ram的1.5倍。自己部署的虚拟机linux系统,通过free命令查看,该要求不达标,需要手动调整swap
用命令cd /usr,先进入usr路径中
在usr路径中,新建一个文件夹swap
命令为:mkdir swap,创建后用ls命令可以看到新创建的swap文件夹
创建后进行进入到该swap文件夹路径,命令为:cd /swap,用命令ll查看使用量为0
这里我们创建swap文件,命令为: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G count=3
这条命令从硬盘里分出一个1×3G 大小的空间,挂在swapfile上。
常见swapfile文件完成后,用命令ll查看用量为3G
也可以用命令:du -sh /usr/swap/swapfile命令查看文件大小
swapfile文件创建后,需要构建swap格式于/usr/swap/swapfile 上
命令为:mkswap /usr/swap/swapfile
用命令激活swap,立即启用交换分区文件
命令为:swapon /usr/swap/swapfile
但是这样的设置重启后就失效了,为了保证每次启动都能启用该交换空间,需要手动编辑文件/etc/fstab中的swap行
命令为:vi /etc/fstab
将原来的一行注释掉,添加命令行:
/usr/swap/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重启centos后,用free查看,swap就是设置后的3G了
经常shell下都有需要使用到特殊标记的提示字符。以下很全,网上找来的。转发一下。
输出特效格式控制:
\033[0m 关闭所有属性
\033[1m 设置高亮度
\03[4m 下划线
\033[5m 闪烁
\033[7m 反显
\033[8m 消隐
\033[30m — \033[37m 设置前景色
\033[40m — \033[47m 设置背景色
光标位置等的格式控制:
\033[nA 光标上移n行
\03[nB 光标下移n行
\033[nC 光标右移n行
\033[nD 光标左移n行
\033[y;xH设置光标位置
\033[2J 清屏
\033[K 清除从光标到行尾的内容
\033[s 保存光标位置
\033[u 恢复光标位置
\033[?25l 隐藏光标
\33[?25h 显示光标
整理:
编码 颜色/动作
0 重新设置属性到缺省设置
1 设置粗体
2 设置一半亮度(模拟彩色显示器的颜色)
4 设置下划线(模拟彩色显示器的颜色)
5 设置闪烁
7 设置反向图象
22 设置一般密度
24 关闭下划线
25 关闭闪烁
27 关闭反向图象
30 设置黑色前景
31 设置红色前景
32 设置绿色前景
33 设置棕色前景
34 设置蓝色前景
35 设置紫色前景
36 设置青色前景
37 设置白色前景
38 在缺省的前景颜色上设置下划线
39 在缺省的前景颜色上关闭下划线
40 设置黑色背景
41 设置红色背景
42 设置绿色背景
43 设置棕色背景
44 设置蓝色背景
45 设置紫色背景
46 设置青色背景
47 设置白色背景
49 设置缺省黑色背景
特效可以叠加,需要使用“;”隔开,例如:闪烁+下划线+白底色+黑字为 \033[5;4;47;30m闪烁+下划线+白底色+黑字为\033[0m
下面是一段小例子
#!/bin/bash
#
#下面是字体输出颜色及终端格式控制
#字体色范围:30-37
echo -e “\033[30m 黑色字 \033[0m”
echo -e “\033[31m 红色字 \033[0m”
echo -e “\033[32m 绿色字 \033[0m”
echo -e “\033[33m 黄色字 \033[0m”
echo -e “\033[34m 蓝色字 \033[0m”
echo -e “\033[35m 紫色字 \033[0m”
echo -e “\033[36m 天蓝字 \033[0m”
echo -e “\033[37m 白色字 \033[0m”
#字背景颜色范围:40-47
echo -e “\033[40;37m 黑底白字 \033[0m”
echo -e “\033[41;30m 红底黑字 \033[0m”
echo -e “\033[42;34m 绿底蓝字 \033[0m”
echo -e “\033[43;34m 黄底蓝字 \033[0m”
echo -e “\033[44;30m 蓝底黑字 \033[0m”
echo -e “\033[45;30m 紫底黑字 \033[0m”
echo -e “\033[46;30m 天蓝底黑字 \033[0m”
echo -e “\033[47;34m 白底蓝字 \033[0m”
#控制选项说明
#\033[0m 关闭所有属性
#\033[1m 设置高亮度
#\033[4m 下划线
echo -e “\033[4;31m 下划线红字 \033[0m”
#闪烁
echo -e “\033[5;34m 红字在闪烁 \033[0m”
#反影
echo -e “\033[8m 消隐 \033[0m ”
#\033[30m-\033[37m 设置前景色
#\033[40m-\033[47m 设置背景色
#\033[nA光标上移n行
#\033[nB光标下移n行
echo -e “\033[4A 光标上移4行 \033[0m”
#\033[nC光标右移n行
#\033[nD光标左移n行
#\033[y;xH设置光标位置
#\033[2J清屏
#\033[K清除从光标到行尾的内容
echo -e “\033[K 清除光标到行尾的内容 \033[0m”
#\033[s 保存光标位置
#\033[u 恢复光标位置
#\033[?25| 隐藏光标
#\033[?25h 显示光标
echo -e “\033[?25l 隐藏光标 \033[0m”
echo -e “\033[?25h 显示光标 \033[0m”
以下对于测试服务器的udp端口及是否协议畅通和可以使用,是很好的办法。
由于UDP是无连接的,与TCP的区别在服务器端表现为,无需监听函数listen()对客户端的连接进行监听; 在客户端的表现为客户端的socket无需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就能够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即无需connect()函数。
服务器端代码,udpServer.p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from socket import *
from time import ctime
HOST = ''
PORT = 20123
BUFSIZ = 128
ADDR = (HOST, PORT)
#创建一个服务器端UDP套接字
udp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绑定服务器套接字
udpServer.bind(ADDR)
while True:
print 'waiting for message...'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
data, addr = udpServer.recvfrom(BUFSIZ)
#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udpServer.sendto('[%s] %s' % (ctime(), data), addr)
print '...received from and returned to:', addr
udpServer.close() |
客户端代码,udpClient.p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from socket import *
HOST = 'localhost'
PORT = 20123
BUFSIZ = 128
ADDR = (HOST, PORT)
#创建客户端UDP套接字
udp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while True:
data = raw_input('>')
if not data:
break
#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
udpClient.sendto(data,ADDR)
#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数据
data, ADDR = udpClient.recvfrom(BUFSIZ)
print data
if not data:
break
udpClient.close() |